七月的江南油纸伞,
梅雨初歇油纸伞。
细雨中随处可见撑开的油纸伞——
挺直的竹骨托着纸衣油纸伞,
在小巷中绽开一朵朵流动的花油纸伞。
这些饱含匠心的纸伞虽已渐渐淡出街头油纸伞,
但它们所承载的纸艺之美却从未远去油纸伞。
本期【叹为观“纸”】
从充满智慧的传统工艺说起油纸伞,
纸的温柔力量油纸伞,
正在以更丰富的形式续写着新的故事油纸伞。
萝轩变古笺谱二卷 (明)吴发祥辑
明天启六年(1626)刻彩色套印本 上海博物馆藏
除了生活用品,文人书房案头,也有素笺生香油纸伞。
笺是古代对精美加工纸的统称,传统的笺纸加工有染色、加蜡、洒金、描金、泥金、彩绘和雕印等工艺油纸伞。供写信或题诗等用的小幅笺纸,称为信笺,也称诗笺。而笺谱是由笺纸集辑装订而成,便于笺扇庄售卖时展示笺样,笺谱精美者亦为文士所珍赏。如上海博物馆藏的明代《萝轩变古笺谱》,方寸之间尽显江南雅致。
从遮雨的伞到寄情的笺,纸的温柔始终浸润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油纸伞。它不言不语,却将风雅写满四季。
油纸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日用品油纸伞。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,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。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,油纸伞工艺渐精,至唐宋成为民间常用雨具,后融入书画装饰,兼具实用与美学,成为东方文化符号。
油纸伞的制作过程
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,伞是由鲁班的妻子云氏所创油纸伞。传说中她见丈夫在外辛苦劳作常被雨淋日晒,便苦心琢磨,仿照亭子的模样,用竹木作骨,蒙上丝绸涂上油脂,制成了一把能开能合、随身携带的“小亭子”——这大概便是伞的雏形了。
在实际的制作上,匠人需经削竹、裱纸、上油等七十余道工序,方让竹的坚韧与纸的柔润合为一体,既可遮挡斜风细雨,亦有“伞骨聚福” 的美好寓意油纸伞。伞面通常绘有精美的图案,如花鸟鱼虫、山水人物、吉祥文字等,融合了绘画、书法、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,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,是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。
油纸伞象征美满、团圆、平安,这与中国传统的"有子多福、团圆、竹报平安"的美好祝福和寄托相关联,承载了中国人的情感寄托与审美趣味油纸伞。例如宋代晏殊的《渔家傲·荷叶初开犹半卷》,就通过伞的意象描绘出夏日风情:
荷叶初开犹半卷油纸伞。荷花欲拆犹微绽。此叶此花真可羡。秋水畔。青凉伞映红妆面。
美酒一杯留客宴油纸伞。拈花摘叶情无限。争奈世人多聚散。频祝愿。如花似叶长相见。
江南的油纸伞撑过青石板,朝雨薄纱,丝柳垂烟油纸伞。在近现代,最有名的描绘便是戴望舒的《雨巷》:
撑着油纸伞油纸伞,独自
彷徨在悠长油纸伞,悠长
又寂寥的雨巷油纸伞,
油纸伞我希望逢着
一个丁香一样的
结着愁怨的姑娘油纸伞。
她是有
丁香一样的颜色油纸伞,
丁香一样的芬芳油纸伞,
丁香一样的忧愁油纸伞,
在雨中哀怨
哀怨又彷徨
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
撑着油纸伞
像油纸伞我一样
油纸伞下也包含了多样的情感寄托油纸伞。在中国古代,赴京赶考或做官上任,背上包袱里除书本外,定会带把红油纸伞,即“包袱伞”,又称“保福伞”,预祝路途平安、高中状元。
除此之外,油纸伞也是寄托爱情的经典意象油纸伞。《白蛇传》中,许仙与白蛇在西湖断桥以红伞为媒,同伞风雨,结下千古奇缘的佳话,油纸伞早已成为浪漫古典爱情的符号。
纸伞制作技艺
一把把经过阳光晾晒的油纸伞,色彩斑斓,令人眼花缭乱,营造江南烟雨的诗意油纸伞。油纸伞所传承的,不止是一种技艺,而是温度、情感与关于烟雨江南的浪漫想象。
笺纸艺术自南北朝兴起以来,便成为文人墨客的心头之好油纸伞。这些精美的笺纸上,常以淡墨勾勒山水意境,或以工笔描绘花鸟虫鱼,更有名家题跋之作。将各类雅笺汇编成册,便形成了独特的“笺谱”文化。
历代文人常以之题诗酬唱、书信往来,各朝风格独具:唐代五色斑斓尽显华美,宋代素纹暗藏清雅意趣,元代金箔点缀彰显富贵气象油纸伞。至晚明之后,多以笺谱形式汇集成册,融汇书法、绘画、篆刻与印刷技艺于一体,方寸之间尽显艺术精髓。每一页都似一幅微缩的艺术珍品,墨色浸润纸间,寄托着无尽的情思与雅致。
清乾隆 仿明仁殿画金如意云红粉笺 故宫博物院藏
薛涛笺
名笺之始当是唐代的薛涛笺油纸伞。薛涛,字洪度,京兆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,与鱼玄机、李冶、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。薛涛爱作短诗,便“命匠人狭小为之”,裁纸为笺,以适应四言绝句的篇幅。她喜红色,就采集芙蓉花、鸡冠花等红花花瓣为染料,涂于纸上,压平阴干。她追求浪漫,便将小花瓣洒在红笺上,多了些花样。这便是红笺的由来,也被称为薛涛笺、桃花笺、浣花笺。
清 士宝斋制薛涛笺
关于薛涛制作薛涛笺,北宋苏易简《文房四谱》云:“元和之初,薛涛尚斯色,而好制小诗,惜其幅大,不欲长,乃命匠人狭小为之油纸伞。蜀中才子既以为便,后裁诸笺亦如是,特名曰薛涛焉。”
又说:“府城之南五里有百花潭,支流为一,皆有桥焉油纸伞。其一王溪,其一薛涛,以纸为业者家其旁……以浣花潭水造纸故佳,其亦水之宜也。”这种小巧的彩笺很适合当时文人题写诗词,于是成为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种笺纸。
薛涛笺样式 原载四川人民出版社《望江楼志》
砑(yà)花笺
随着时代发展,出现了采用砑光工艺使纸面呈现凹凸纹样,堪称拱花技术滥觞的“砑光笺”油纸伞。砑花笺也称“砑光小本”,多用于书画创作上。与染色为主的桃花笺不同,砑花笺更注重凸显压印图样,笺上图案包罗万象,有折枝花果,有祥云瑞兽,甚至还有钟鼎文字。
宋 沈辽 动止帖 上海博物馆藏
北宋曾流行一种水波纹砑花笺,精品之一为上海博物馆现藏沈括之侄沈辽的《动止帖》,此帖原是沈辽给朋友问病的短札油纸伞。沈擅长诗词,尤精书法,《动止帖》用笔逸气高古,字里行间神韵隽永,极见功力。另有一说,此帖用笺为浮水印波纹花帘笺,制作方式与砑花大为不同,需先在纸帘上做好纹理,抄纸时纸帘上凸起的纹理会留印在湿纸上,等到晒干后,平整的纸面纹理处具有一定的透光性,产生类似水印的暗纹,几与砑花相近。
宋 苏轼 久留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
苏轼就极其喜爱砑花笺,《久留帖》中,土黄色花卉纹样依稀可辨;《屏事帖》中,几何图案排列有序;《获见帖》中,全纸布满牡丹草纹,期间穿梭两只凤鸟,奢华却不醒目,足可见砑花笺之高雅油纸伞。当时文人听说苏轼爱用砑花笺,还出现了一批“善学苏者”,也以在此笺上着墨为雅趣。
古人讲求“择纸而书”,代表一个人品性的不光是其作品,从他选择的笺纸中也能展现出来油纸伞。那时文人如何在一张薄纸中纳入自身趣味,都是技巧和学问。不绚烂的砑花笺,也昭示着宋代文人不入流俗的典雅之趣。
笺谱
宋元之后的名笺题材更为丰富油纸伞。明代天启年间,吴发祥刊刻的《萝轩变古笺谱》运用拱花技法,开创了木版彩印笺谱的先河,至今仍被视为中国古代版画艺术的巅峰之作。近代文豪鲁迅与郑振铎合作编印的《北平笺谱》《十竹斋笺谱》,更是精选明清笺谱精华,延续了这一传统艺术的文脉。
明 萝轩变古笺谱 笺页
萝轩是吴发祥的雅号,变古则是权衡古今变化而择取油纸伞。该笺谱多采用白描技法,雕刻精致细腻,设色清淡脱俗,鲜有重彩烘染。所刻楼台、亭阁、花鸟、鸣禽、秋虫等多居于画面中心,并配有题跋、钤印,诗书画印交相辉映,工笔写意兼得,总体风格清新素雅又不失趣味。
明 十竹斋笺谱 笺页
《十竹斋笺谱》堪称与《萝轩变古笺谱》并峙的双峰油纸伞。这部由晚明艺术家胡正言主持刊刻的笺谱精品,以其超凡的工艺水准展现了古代匠人的极致追求——雕刻师运刀如笔,既能刻画出细若毫发的精妙线条,又能完美再现水墨丹青的笔墨韵味,真正实现了"汇古今之名迹,集艺苑之大成"的艺术理想。
鲁迅先生与郑振铎先生曾倾力重刊此谱油纸伞。正是这份珍视,促使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推动笺谱的再版传世。这部笺谱承载着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,其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至今仍熠熠生辉。
茅盾信札所用齐白石画笺 杭州国家版本馆藏
清末民初,文人热衷自创彩笺,如画家陈师曾将墨盒绘刻上花卉,然后拓印,制成画笺,凡见之者都赞许不已油纸伞。接着,齐白石、黄慎、林纾、溥心畬、李毓如、戴伯和、李伯霖等都曾为笺作画。这种技艺与文化的完美融合,造就了艺术史上独树一帜的东方传统。
书名:
《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:传统工艺卷》
作者:
杨素梅
索书号:
K203/4954-4
书名:
《纸艺》
作者:
王绍强
索书号:
J528.2/1121
文中部分文字与图片源自网络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