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木坊的窗棂漏进一缕斜阳出什么事了,在吕文扬手中的竹片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油纸伞。他屏住呼吸,将第三根伞骨小心翼翼地嵌入伞架,指尖能感受到竹片特有的清凉与韧性。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制作油纸伞,木坊里弥漫着桐油的香气,混合着竹屑的清苦,像一首古老的歌谣。
"伞骨要呈'人'字形排列油纸伞。"周师傅站在一旁指导,布满老茧的手指在伞架上轻轻一拨,原本松散的伞骨立刻呈现出优雅的弧度。吕文扬学着师傅的样子,将伞骨一根根嵌入伞托,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滑落,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。
制作油纸伞的第一步是选竹油纸伞。三天前,吕文扬就跟着周师傅上山挑选三年生的毛竹。青翠的竹竿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,周师傅用柴刀轻轻敲击竹身出什么事了,清脆的声响像是在回应他们的选择。"太嫩的竹子容易变形,太老的又缺乏韧性。"周师傅的话像一把钥匙,为吕文扬打开了传统工艺的大门。
削伞骨是最考验耐心的工序油纸伞。吕文扬手持特制的刀具,将竹筒一寸寸削成薄如蝉翼的伞骨。刀锋过处,竹屑纷纷扬扬地落下,在阳光下像金色的雪花。他的手指被竹刺扎出了细小的血点,却浑然不觉,全神贯注地盯着伞骨的弧度,仿佛在雕琢一件艺术品。
穿线是最精妙的环节油纸伞。吕文扬将细如发丝的棉线穿过伞骨上的小孔,双手在伞架间灵活地翻飞。线与线交织成网,像一张捕捉光影的蛛网。有一次他穿错了顺序出什么事了,整张伞面立刻歪斜变形,急得他满头大汗。周师傅却不急不躁:"做伞如做人,急不得,要慢慢来。"
上桐油是最关键的步骤油纸伞。吕文扬将伞面小心翼翼地浸入桐油中,金黄色的桐油在伞面上流淌,像给伞穿上了一层琥珀色的外衣。晾晒时,他守在伞架旁,看着阳光一点点渗入伞面,伞骨在阳光下投下细长的影子,像极了水墨画里的留白。
当第一把完全由自己制作的油纸伞终于完成时,吕文扬轻轻撑开它油纸伞。伞面上绘制的水墨山水在阳光下缓缓展开,青瓦白墙,远山如黛,仿佛将整个江南都收纳在了这方寸之间。雨滴落在伞面上的声音,像一首古老的歌谣,诉说着千年匠心的传承。
"不错,有我年轻时的样子油纸伞。"周师傅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。吕文扬望着手中的油纸伞,忽然明白这不仅是一门手艺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——就像伞骨一样出什么事了,既要坚韧不拔,又要懂得弯曲;既要保持本色,又要懂得包容风雨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能静下心来制作一把油纸伞,本身就是一种修行。